伴隨著技術的進步,“中國智造”、“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一時間“智能”花開,帶來了“喜大普奔”的新機遇,成為企業(yè)爭奪新一輪競爭制高點的重要方向。智能風口上的照明,也在探索思考未來的發(fā)展,而作為智能家居的組成部分,智能家居的發(fā)展也毫無疑問牽動著照明人的心。本文將從智能家居目前的格局來看智能照明的發(fā)展,希望可以拋磚引玉,與業(yè)界同仁探討。
在筆者看來,目前智能家居領域還未發(fā)展到按陣營來劃分的地步,目前各類企業(yè)基本都處于自我搭建平臺或者進行四處出擊、試探性結盟的階段。
一是以三星、LG、海爾、美的為例的傳統家電企業(yè)不僅僅在組建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統,也在尋求與其他相關行業(yè)企業(yè)形成一個統一的聯盟。如三星有自己的Smart Home智能家居平臺,這個平臺所包含的設備基本上均為三星自家的產品,他們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由于存在競爭的關系,其他廠家的家電基本不會加入到這個平臺當中,當然就如三星的手機既采用安卓系統也開發(fā)自己的Tizen操作系統一樣,三星在開發(fā)自己的智能家居的同時,也謀求與外界形成聯盟,其加入了由高通貢獻出開源Alljoyn框架技術為基礎的AllSeen聯盟,也加入了谷歌旗下Nest Labs、ARM、飛思卡爾、Silicon Labs等成員組建的Thread聯盟。
海爾在大力發(fā)展自己的海爾U+智能家居平臺,也是采取開放并歡迎其他產品接入的態(tài)度,同時,海爾也加入了AllSeen聯盟,而且,也在積極布局對于蘋果Homekit的支持;LG等其他傳統家電廠家的策略也與三星、海爾基本相同,在搭建自己平臺的同時也積極尋求外界的幫助,積極占坑,不愿意被排除在未來可能的主流技術之外。
二是像小米、魅族、360這類以智能手機或軟件為主業(yè)進而發(fā)展智能家居的企業(yè),由于其基本是以單一種類的手機產品或軟件產品起家,對于包含軟件、硬件等復雜生態(tài)鏈的智能家居行業(yè),這些企業(yè)采取的手段主要是收購、注資一些小型的專業(yè)公司,或者尋求外部協作等方式構建自己的生態(tài)體系。在結構上采取了比較開放的體系。一種方式是通過提供統一的無線模塊、云服務,吸引沒有無線通信、云服務技術基礎的其他企業(yè)加入,如今年2月份,小米與亞明、陽光、鴻雁、歐普、飛利浦、木林森、科瑞、銳高、瑩輝、柏年、鼎暉、頓格等13家照明企業(yè)簽訂了共建智能照明的聯合聲明,小米將協助這些照明企業(yè)接入其智能家居生態(tài)系統;類似于小米,360在3月份發(fā)布了基于360智能家居平臺的360智連模塊,希望以低廉的無線模塊價格,配合360的智能云服務、超級APP吸引更多的家電、數碼、硬件廠商接入其平臺。
另一種方式是通過軟件SDK搭建一個開放的平臺,如魅族發(fā)布了lifekit智能硬件平臺,可實現魅族手機及接入lifekit平臺的智能插座、智能手表、空調、空氣凈化器等產品的協同。同時,小米、魅族、360也在尋求與外部有共同利益述求的家電企業(yè)、互聯網企業(yè)組建戰(zhàn)略聯盟,如小米與美的,魅族與海爾、阿里,360與格力(未正式宣布,有跡象表明)。
三是提供統一云服務接入的平臺,諸如阿里、京東等云服務企業(yè),這種智能家居平臺面向的基本上是一些中小企業(yè)的產品,系統平臺也較為開放,任何企業(yè)都可以接入他們的平臺,且門檻較低,這些云服務企業(yè)主要提供超級APP、云服務,而硬件方面是與慶科、漢楓等無線模塊廠商合作,其希望打造一個智能家居設備的統一入口,同時通過網上商城等電商渠道予以營銷支持,盈利模式為一般接入免費,但云端存儲的設備運行數據歸阿里所有,當用戶需要進行大數據分析等服務時需要向阿里付費購買,在這樣一種思路支持下,阿里在4月成立了阿里巴巴智能生活事業(yè)部,全面進軍智能生活領域,其與海爾、美的也建立了戰(zhàn)略聯盟。3月27日,還舉行了2015阿里智能云智慧照明戰(zhàn)略合作論壇,飛利浦、GE、歐司朗、科銳、雷士、歐普、木林森、陽光等眾多照明企業(yè)均參與此次會議,對打造智能照明等話題進行了討論。
四是博聯、歐瑞博等以智能家居為主業(yè)的新創(chuàng)公司,這些公司往往以智能插座、無線開關等智能單品逐漸切入智能家居市場,在獲得多輪風投后,也開始在無線模塊、軟件SDK、云服務等方面全面發(fā)展,建立了自己的智能家居平臺,且也保持開放態(tài)度,支持其他廠商及設備接入,另外,也在積極嘗試與京東、騰訊微信等進行緊密合作,打通廠商之間的云服務,實現更大范圍的互聯互通,由于新創(chuàng)公司體量較小,所以調整技術方向也較為容易,在技術先進性方面往往領先于大型公司。
五是把持芯片、操作系統核心技術的國際知名跨國企業(yè),諸如蘋果、谷歌、高通、ARM等公司,他們的系統部分封閉部分開放,所主導的技術也是當前國際上的主流。從上述5類企業(yè)及平臺來看,將當前的多種智能家居平臺形容為陣營,其實并不太合適,因為目前很多廠家還處于試探階段,會嘗試不同的平臺,暫時還未達到區(qū)分不同陣營并站隊的階段。
目前我們較看好兩類企業(yè)或平臺,一類由高通、ARM這種芯片廠商所主導,如高通的Alljoyn開源框架體系和ARM的mbed,因為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大多數智能硬件都帶有ARM內核的芯片,由芯片商所主導的平臺在系統的底層就可以對所有設備進行統一,互聯互通及相互協作也就自然容易很多;另一類是蘋果、谷歌等操作系統廠商,未來的智能設備大多離開不了操作系統支持,如蘋果可以在操作系統層面實現對其Homekit的支持,比起小米、360、阿里、京東的超級APP更為便捷、擁有的權限更為豐富,帶給用戶的體驗也必然更好,對于Google來說也是如此,因為除了蘋果以外,中國所有手機廠商均脫離不了Android系統,Google發(fā)布的軟硬件具有先天優(yōu)勢,如Google將于五月I/O大會上發(fā)布“智能家庭網關”硬件產品,其希望對于智能家居體系進行新的定義。如果不是因為總總原因Google退出中國市場,現在的智能家居領域恐怕沒能有多少中國企業(yè)的話語權。
智能照明該如何走?
從巨頭們的目標來看,都是奔著爭奪智能家居的入口而去,都試圖打造自己的生態(tài)圈,作為智能家居重要組成部分的智能照明未來該怎么走也是業(yè)界正在思考探索和熱議的話題。
在筆者看來,雖然在LED業(yè)內看來智能照明是智能家居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對于整個智能家居行業(yè)來說,智能照明或許并不是那么被重視;智能家居是一個體系、平臺的概念,在這個平臺內所有設備應該是融合在一起的,不與其他設備協同,進而帶給用戶人性化的光照體驗實際上很難稱之為真正的智能照明,LED普通照明進化為智能照明不僅僅是通過聯網或加入手機APP遙控就能實現的,而應該是可以與家中的其他設備互聯互通、協作來達到智能的效果。由于智能家居中起主導作用的往往不是LED燈具,而是其他家電、家居或中控類產品,所以未來智能照明的發(fā)展方向還是應該以融入主流的智能家居平臺為主,采用適合的硬件模塊、滿足各個平臺的協議接口規(guī)范,實現與其他各類相關家居家電設備的互聯互通,進而實現相互協作,帶給用戶給良好的使用體驗,帶來更多便利,使生活更為豐富多彩。
如果想將LED照明作為智能照明的引領者,我們的觀點是,一方面,不能只是考慮要接入什么系統或者是構建什么平臺,應該從LED的本質出發(fā),利用LED光源的特點開發(fā)出具有便捷可控、舒適、健康特性的LED光源,因LED產品不是只有接入到互聯網才稱為智能,網絡的接入只是智能化的基礎或者說是功能的一種提升,可以從LED本身出發(fā)賦予其智能化的功能;另一方面,作為智能家居的組成部分,智能照明相關的照明控制器硬件接口定義及智能燈具屬性定義標準還很欠缺,需要智能照明企業(yè)積極參與進行制定,以獲得更多智能家居行業(yè)的話語權。
此外,看巨頭們的動作,會發(fā)現一些圈層的趨勢,比如海爾發(fā)布了海爾U+開放平臺構建下的用水、空氣、安全等七大智慧生態(tài)圈。從平臺、硬件再到軟件,是一個很長的鏈條,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會有企業(yè)參與。
其實,從LED產品本身來說,目前的LED照明已經存在這樣的生態(tài)圈,以中山為例,中山有著數以千計的燈具及配件廠,而這些廠家做的僅僅是燈具設計,組裝,他們的光源、控制器、電源都來自不同的供應商。未來LED照明要做的應該是拓展這個生態(tài)圈,特別是在智能照明時代,每一個智能照明產品的誕生都會涉及到平臺、硬件再到軟件的一系列供應鏈條,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會有相關企業(yè)參與,比如未來的智能照明產品加入各種先進的傳感器實現智能功能后,傳感器廠商實際上已經進入了智能照明生態(tài)圈。
當然,也可以根據智能照明產品所接入的智能家居或家電平臺構建照明產品領域不同的生態(tài)圈,其最終還是屬于諸如海爾U+開放平臺、高通Alljoyn框架、蘋果Homekit、小米智能家居平臺或360家居平臺生態(tài)中的一部分,例如,接入了魅族lifekit平臺的智能燈具可以實現與平臺內海爾全系列家電、博聯智能插座等設備的聯動,也可以說這個智能燈具有了自己的一個生態(tài)圈,當然,這其實是屬于魅族lifekit生態(tài)體系的一部分。